垂类品牌出海特写:谋求60%高利润,小而美受追捧!
2021-08-10 09:22
作者:全球跨境电商知识服务中心

“那些想出海的网红品牌,离Lululemon还有多远?”

作者| 缪悦

编辑| 何洋 大成

一家不到50人的小公司,经营医护人员的服装产品,6月中旬在纽交所上市!目前市值已超60亿美金!

这是小众垂类品牌FIGS的故事。类似FIGS这样的“小而美”还有很多。

比如,鞋类品牌Allbirds曾被美国《时代》杂志称为“世界上最舒适的鞋子”;Lululemon售卖的瑜伽裤单价在750-1000元之间,拥趸者无数;Casper凭借“可以装在盒子里的床垫”这一特点,让原本低调低频的床垫产品引爆社交圈......

他们都是DTC模式的成功实践者。

在当下的中国,除了完美日记这样的新消费品牌在践行DTC模式外,还出现了一批面向海外市场的DTC品牌企业。他们以黑马之势,撼动了曾被铺货型卖家占据半壁江山的跨境电商行业。

传统的跨境电商商家与垂直类DTC品牌商家的区别,直接体现在毛利、净利等数据上。前者是大家常说的跨境出海的第一代卖家,他们在亚马逊或其他第三方平台卖货,毛利可以做到30%,净利在10%左右。

(图源自DTC品牌Outer在“2021亿邦跨境电商大会·DTC品牌独立站峰会”上的分享)

“这类企业往往需要把规模做大了之后(可能是几亿美金的销售体量),才能有点成效。而垂直类DTC品牌,有的甚至可以做到超过60%的毛利,40%的净利。” 户外家居DTC品牌Outer创始人刘佳科总结道。

约半数玩家成立不到3年,

近1年累计融资超30亿!

什么是DTC品牌?

除了大家熟知的“直接面向消费者(direct-to-consumer)”的释义外,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——DNVB(Digital Native Vertical Brand),即数字原生垂直品牌,指以一些大品牌没有关注到的细分市场,作为切入点而创建的垂直品牌。

在品牌出海营销服务商Fastlane联合创始人廖浪沙看来,“消费者体验优先”是DTC品牌/电商的核心。

“能不能做成一个DTC品牌,与创始人和品牌负责人的经营理念息息相关,需要自上而下,足够重视产品和用户。”他指出,消费者体验优先的经营理念主要包括产品优先、好的服务体验、有用户参与的营销手段,以及本土化的销售体验四个方面。

而中国的出海DTC品牌,创始人往往具有海外学习、生活的背景或者常年居住在国外,且拥有中国供应链优势的加持。他们擅长“玩流量”,但又不同于在跨境电商早期阶段,那些通过流量驱动和泛供应链模式来赚一波快钱的卖家。

他们强调“品牌价值观”,通过组建海外本土运营团队,发现用户痛点,并高度重视用户的体验;他们的产品SKU数不多,深耕某一细分品类。

在亿邦动力整理的28家中国出海DTC品牌中,接近半数是近3年才成立的新兴企业,但发展速度极快。从2020年至今,这28家企业中,公开过的融资超过20轮,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。

另外,有不少企业选择通过众筹的方式获取从0到1的启动资金,且金额大多在百万美元以上。而在品类方面,不少出海DTC品牌选择押注鞋服时尚类的非标品,也有一些发现了海外长尾市场的潜力,精准切入某一特定人群的细分赛道,成功打造出“高溢价”。

至此,对跨境卖家而言,在亚马逊平台路线受挫之际,DTC品牌出海是否是一个出路?

以下是亿邦动力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信息:

用户团队“先上”!

产品团队“推进”!

“上一代的DTC企业注重价值观的单向输出,我给你讲一个故事,你听进去了就来买吧。”廖浪沙谈道。

2018年后兴起的海外DTC品牌,更像是做用户共创——一种互动型的品牌交互方式,品牌、产品、内容和社区,是一个完整的生态。用户构成了这个品牌的一部分,而所谓品牌,是你和你的用户共同信任的一件事。

在睡眠科技品牌Vesta创始人谷振宇看来,要想成功打造出海DTC品牌,还需摒弃传统的“供应链主导”的卖货思维。

“传统的家居家纺行业,一个产品功能的立项往往由供应链推动,但中国的供应链离美国的用户很远,不懂美国的整个社会习惯,怎么可能为海外用户做出更好的产品?所以,出海DTC企业需要让用户团队‘先上’,观察美国用户的使用和购买习惯,再让产品团队推进;而不是以厂商的视角,做出一款产品后再想怎么卖出去。”谷振宇说。

上述近30家出海DTC品牌中,亿邦动力从中挑选了10家最具代表性的进一步详述:

全量全速

全量全速是一个类SHEIN的出口跨境电商品牌,其定位是做“中国版的ZARA”,将国内过剩的服装供应链产能输送到海外,被看作是打造“下一个SHEIN”。

全量全速的库存周转速度极快,主要销售低于20美元甚至不到5美元的时尚女装。据悉,品牌创始人为原车好多集团联合创始人、CTO张小沛。

目前,全量全速已完成两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今日资本、红杉、IDG、山行资本、五源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,而在2020年7月获得3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后,估值已达到1.5亿美元。

Cider

Cider同样延续了类SHEIN的数字化供应链整合能力,提升从后端到前端的每一个环节的效率,是一家“聚合了全球工厂的线上商场”。

该品牌主要面向Z世代用户,在全球社交媒体拥有近200万粉丝,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。

Cider是一家刚成立一年的新品牌,目前已获三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有着硅谷投资神话之称的A16Z,且是后者投资的首个中国本土创业者创立的项目(此前A16Z相继投中Facebook、Twitter、Lyft、Airbnb等明星公司)。

据悉,品牌创始人王琛曾任职衣二三联合创始人、COO,并曾于KKR和IDG资本任职。

Cupshe

Cupshe有着中国泳装供应链的加持(国内强大的服装供应链,几乎是出海的快时尚DTC品牌的标配),定位全球最大的专注于沙滩场景的跨境电商品牌。

它以泳装为产品切入点,自2015年成立以来,积极开拓全球市场,并在今年3月获得嘉御基金超亿元人民币的投资。

Cupshe成立之初也曾经历“杂货铺”的阶段;2016年开始深入泳装细分领域,进行自主产品研发,2018年全球客户突破1000万;2019年陆续推出大码泳装、男性泳裤、儿童泳衣、泳装披肩等产品,最终确立“时尚、舒服的泳装品牌”这一标签。

Outer

Outer追求极致的产品体验,早期只有一款单价为5000美金的沙发产品,但在“模块化(可拼接组合的沙发)”等诸多细节层面的创新设计,使其复购率达到10%(要知道家具是典型的低频行业)。

Outer今年1月完成1050万美元的A轮融资,领投方为红杉中国和跨境知名快时尚品牌企业SHEIN。

公司创始人刘佳科12岁随父母来到美国生活,熟悉美国文化;总设计师Terry Lin曾在沃尔玛电商部和DTC床垫品牌Casper任高管职位;其他几位成员也均有大公司或DTC公司经历(比如Nike、Thrive Market等)。

Ettitude

Ettitude是一个主要面向澳大利亚和美国市场,以竹纤维制造可持续的床上用品(床单、枕套等)和睡衣、家居服、眼罩等品类的DTC品牌。

Ettitude是坚定的环保主义倡导者(欧美消费者非常看重环保的消费浪潮),曾与美国Causebox(环保产品订阅服务商)合作,获取大量追随者。

Ettitude宣称,研发了一种竹纤维莱赛尔(Lyocell)的布料,拥有丝绸一般的肤感的同时,制造过程更环保,造价更低,并将其注册为商标和知识产权。

Vesta

Vesta同样是一个追求极致产品体验的品牌,并宣称应用了多种高性能新材料,以带来革命性的睡眠体验。

定价349美元的丝绒恒温被产品Vesta Duvet,科技感十足,在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发布的25天时间内,获得了超200万元(33万美金)的预售成绩。

Vesta的目标客群为欧美中产阶级消费者,产品定价在300-1000美元之间。创始人谷振宇和徐凯强是前硅谷机器人公司高管,团队核心成员毕业于耶鲁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、帕森斯设计学院等,从事公司包括麦肯锡、可口可乐和Apple等。

Lilysilk

Lilysilk不同于诸多快时尚类出海企业的定位,主要面向海外市场销售轻奢真丝服装及家居用品,产品价格在50-200美金之间,目标客群为35-54岁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高收入女性。

Lilysilk在产品研发方面,由于真丝面料和生产工艺的复杂性,企业通过自建工厂、面料改进、研发ERP系统等手段优化柔性供应链体系,目前已实现客户下单后48小时内快速生产和发货。

在营销方面,Lilysilk还拥有红人的广泛推荐,包括科勒卡戴珊、渡边直美、伊万卡特朗普在内的海外明星也是该品牌的用户和粉丝,品牌网站的月访问量大约在70万。

TIJN

TIJN早期以眼镜、墨镜切入欧美市场,2019年后开启多元化的进程,还涵盖了鞋、包、配饰,甚至美瞳等品类。

在销售方式上,TIJN同美国本土DTC眼镜品牌“Warby Parker”一样,推出了在线分销渠道;而其主要的营销阵地是Instagram。

TIJN在Instagram上的千粉互动率远高于一般品牌,并且还成了自己的MCN子公司,服务中国出海以及海外的DTC品牌。

YesWelder

YesWelder是跨境电商企业类型中,从最早的OEM转型亚马逊开店B2C模式,再转型独立站DTC品牌建设的典型代表,产品价格为海外传统大品牌的1/5。

作为一个工业产品品牌,YesWelder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也拥有高粘性的粉丝群。

YesWelder的五位创始人均拥有十多年焊接类目OEM经验,长期为国外焊机品牌提供产品加工服务。

Snapmaker

Snapmaker是专注于细分长尾的品类,以获取小层圈层青睐的典型代表企业。

Snapmaker通过海外社区论坛,活跃在创客小众圈层当中,并面向海外市场,销售个人使用场景领域的3D打印机。

品牌通过海外众筹购买的用户人达到1.2万,累计筹得资金1012万美元,并曾打破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历史上最快获得100万美金的众筹记录。

四大能力模块”:

输出有灵魂的品牌!

亿邦动力在与部分关注跨境领域的投资人、服务商以及出海DTC品牌企业交流后认为,理想的出海DTC品牌企业,往往具有如下特点:

1、SKU数量精简,专注某一特定的品类

在行业巨头居高不下的竞争态势下,极其细分的领域和未被满足的需求,为众多中小卖家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。

比如户外家居DTC品牌Outer采用了模块化的沙发设计,对用户来说,意味着简单方便,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间需求,来购买沙发的“份数”,然后拼接起来。

而对企业而言,模块化的设计意味着更标准化的生产制作,以及更低的包装和物流成本。

“Allbirds可以让鞋子扔到洗衣机洗、Lululemon在瑜伽裤的胯下加了一个菱形的布,这都是非常细小的细节,他们都没有重新造一个不存在的事物,但仅凭借这样的极致性,让十个人非它不行,就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。”Outer创始人刘佳科在接受品牌星球采访时表示。

2、专业的流量投放能力

有不少出海的DTC品牌企业向亿邦动力指出,专业的操盘Facebook、Google等主流的海外流量投放渠道,仍是目前品牌出海的关键环节。通过外包服务商或自建团队,在深入了解广告算法、政策细则的前提下,进行更高效率的投放。

据网站流量监测机构SimilarWeb的披露,Outer的官网流量在2020年第二季度增长了659.1%。SimilarWeb在对Outer的分析报告中指出,品牌在流量的投放上,采用了极为有效的搜索营销。

比如设置'长尾'的关键词,像是‘小空间的户外家具’或者‘带有搁脚架户外家具’,从而更精准的匹配有相应需求的用户,甚至会在关键词中直接对标高端的大型商场,比如'可以和Sam's Club/Macy's相比较的户外家具',进而拿下“竞对”的流量。

另外,出海企业不仅需要在流量投放上做批量测试,还需要把用户和数据最终沉淀为自己的。

“可以先把用户(付费流量)买进来,然后在自己的平台(独立站或APP)里做测试,每一次测试,都让平台沉淀更多的数据,让算法变得更精准”有跨境业内人士向亿邦动力指出。

仔细研究快时尚品牌全量全速和Cider在流量方面的打法,两者都延续了SHEIN强大的数字化能力,也就是通过前期的“A/B测试”、“大数据”、“AI算法”再反推供应链的能力。

3、用户的深度、社区化运营

亿邦动力观察发现,过去说“做品牌”,是指围绕着产品功能性的关联,把一个品类做透。而现在做一个出海的垂直品牌,大多是围绕着一个消费场景的联想,去定义品牌。

譬如,Cupshe定义自身为专注“Beachwear(沙滩场景)”的时尚品牌;Outer是专注“户外生活方式”的家居品牌;Vesta是专注“睡眠场景”的科技品牌;Snapmaker是专注“个人使用场景领域”的3D打印机服务商......

这些企业都是在围绕一个消费场景,去输出并拓宽相应的产品、内容和服务,在搭建出一个更大的品牌生态体系后,延长企业的生命线。

而这种“凝聚力”的打造,往往需要通过“社群/社区化”的运营手段,也就是类似于国内“私域”的玩法。DTC品牌们根据自身不同的品牌和产品特点,去组建社群,并把一批具有相同生活方式或价值观的人聚集在一起。

(图源自DTC品牌Outer在“2021亿邦跨境电商大会品牌出海峰会”上的分享)

3D打印机研发商Snapmaker告诉亿邦动力,在组建“社群”的过程中,品牌会通过一种非常“欧美式”的方式与用户沟通。比如在社区论坛中,上传有价值的学习型帖子和视频。

此外,一些“骨灰级”的资深3D打印机玩家,甚至会主动研究Snapmaker开放的开源代码,为品牌的工程师带去研发建议,直接在开源社区上报告bug等等。

另一专注于出口摄影辅助器材的品牌企业SmallRig(乐其)曾在公开分享中表示,做好品牌的社区化运营,才能更好的实现品牌的用户留存。

“我们甚至会把社区往'知乎'的方向去打造。摄影行业非常专业,有大量的用户需求只有圈子里面的极客才知道,所以社群营销是必然的选择。”SmallRig网络产品中心总经理姚宁表示。

4、懂得讲故事,能够输出高聚合的品牌价值观

在部分跨境业内人士看来,国内现阶段不缺少能做出短期快跑,且跑出超级销量的品牌,但能做出品牌灵魂,强烈高聚合价值主张的品牌操盘手,仍旧稀缺。

4KMILES品牌出海市场合伙人廖骏向亿邦动力指出,品牌出海分成4个步骤:第一是商品出海,第二是产品出海,第三是品牌出海,第四是IP出海。

现阶段还是以产品出海为主,因为里面牵扯到很多实际的问题,不仅需要企业在品牌营销上增加更多的投入,还包括在海外的政治、意识形态等层面,都要去做更多的互动和了解。

“如果企业的格局不够大,没有成功做到‘去中国化’(没有站在‘世界公民’的立场出发),在世界上是很难被接受的,也就很难实现‘品牌出海’的野心。”廖骏说。

所谓站在“世界公民”的立场上,也可以理解为,相比国内崛起的新消费的品牌文化,海外的DTC品牌似乎更加强调“价值观”的输出。

“比如讲信仰、讲平权、讲环保,来传递一种观念。而消费者也会愿意多付出5美金、10美金甚至上百美金,从过去的产品迁移到一些更有价值观的品牌。”嘉程资本投资人虞逸伦向亿邦动力表示。

Outer创始人刘佳科在亿邦动力举办的跨境电商大会DTC品牌独立站峰会上指出,很多中国团队在做品牌的时候,可能会忽略Social Responsibility(社会责任)这一点,比如公益捐赠、环保组织、平权运动......但事实上,美国的千禧世代的消费群体(Y世代人),不光追求产品的性价比,企业是否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捐赠或者是发声,是影响他们选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。甚至于,品牌的精神价值就是为Fanatical Follower(发烧友)群体创造的信仰和宗教。

观察上述出海的DTC品牌企业,其中不少从产品本身到对外宣传,对“环保”的投入都不遗余力。

以Outer为例,其曾推出一款名为“1188 Rug Collection”的户外地毯产品,意为每块地毯都利用了1188个回收塑料瓶制成;而另一主张“竹纤维环保”的家居品牌Ettitude,则声称研发了一种竹纤维莱赛尔(Lyocell)的布料。

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
“中国的创业者懂得利用Google、facebook、Instagram的流量投放,作为获客的渠道。而美国的创业者,他们更懂品牌、更懂本地文化,比如针对LGBT(性少数群体)、‘黑人生命也珍贵'、‘支持亚洲社群’这一类的社会议题,输出品牌立场。同时推出一些政治正确的、好玩的视频内容或品牌活动,来打动消费者。”精简护肤品牌JUNO创始人Kyle Jiang在Chinese Entrepreneurs Organization(华人创业者协会)组织的Speaker Series分享中说。

【声明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
最新资讯

中心动态

更多

活动专区

更多

行业报告

更多
联系我们

真实姓名*

0/8

公司名称*

0/50

手机号码*

需求类型*

招商入驻
跨境业务合作
跨境创新报道
其它
0/100

确认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