挺进万亿规模新蓝海,跨境商家如何抢占东南亚市场红利
2022-02-28 14:52
作者:全球跨境电商知识服务中心

亿邦动力与全球跨境电商知识服务中心携手推出跨境实战系列课程,课程将根据跨境行业发展现状、热点以及政策变化,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知识服务及实践指导。

本期课程,我们邀请到酷魄跨境联合创始人,林超(Mike),从“平台的发展阶段与选品渠道”、“为什么要加速本土化”、“RCEP政策利好与机遇”三个方面来讲解如何去把握东南亚市场红利。

一、平台的发展阶段与选品渠道

东南亚两大平台发展阶段

从2012年到2022年,东南亚两大平台Lazada和Shopee发展的时间线,已经有十年了。2012年,Lazada在东南亚上线,2015年,Lazada通过雨果网在中国区域招商。同年Shopee上线,Shopee核心的高层就来自于Lazada。2016年,Shopee开始到中国进行招商。到了2020年,可以发现整个东南亚电商都在进入本土化,平台也开始在推品牌,推shopping mall,推海外仓。这其实是在疫情爆发后,不断地加速的。目前在台湾,Shopee占有最大的电商平台使用份额。Shopee也开始发展拉美、欧洲市场。Shopee作为目前东南亚最大的平台,已经开始全球化。

当这些平台还没有来到中国招商的时候,福建、广东的一些卖家,可能通过关系较早接触东南亚电商。2012年到2018年,这个阶段Lazada平台在国内虽说有招商,但并没有形成非常大的规模,没有很高的知名度。这个时候像亚马逊等欧美的电商平台更为人所熟知。所以彼时的东南亚电商,发展相对比较野蛮,平台官方管控力度不大,出现海量的卖家做铺货和店群。有一些相对敏感的产品,基本也不会严格去查卖家。

真正开始进入到合法合规的阶段是2019年。平台已经在约束卖家了,不能去做一些敏感、违规的商品,也不能拖太久不发货。比如最早Shopee要求七天发货到国内的中转仓,然后转到东南亚,现在已经缩短到三天,平台对卖家的时效有了严格要求。这意味东南亚电商平台上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商品和卖家数量,所以开始严格要求卖家去提升用户体验,如发货时效、产品品质。

也是从2019年开始,平台开始推海外仓,推卖家去做精品模式,而不是铺货模式。在2017年,刚开Shopee的账户,被要求在三天内上200个SKU,后面很长一段时间,平台都会为每天上10个SKU的店铺提供流量。这说明说当时平台缺卖家、缺商品,需要不断去铺货,所以平台会出流量激励的政策,鼓励卖家去上架产品。卖家只要保持每天去上新,平台就会给流量。但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,平台已经取消了这样的政策,而是鼓励卖家提升产品品质,去做好品牌。

这两年明显可以看到平台一直在宣传去做品牌,做Lazmall,做Shopee mall。Lazada从2020年就开始宣传引入2000个天猫品牌入驻Lazamall。2021年3月18日,在杭州开启品牌招商大会。因为普通的卖家已经足够多了,这个时候平台开始要提高它的形象,提高整个平台的客单价GMV,所以这个时候更加关注品牌方。品牌愿意去做海外仓,那平台就会给更大的激励与扶持。

选品渠道

1.关注官方的公众号

有很多的一些第三方的工具可以支持去选品,但是这个时候其实可以先选择官方的公众号。基本所有的跨境电商平台在国内招商,一定会去开微信公众号。通过平台的公众号来分享的信息、数据是最精确的。

2.了解目标市场的环境

有的卖家因为不理解东南亚市场,会犯选品上的错误。甚至说有卖家朋友做了三四个月,没有出单,问他卖什么品类,回答是羽绒服。在一个四季只有夏天的地方卖羽绒服,那确实需求很小众。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去了解当地市场情况。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,明显对于防疫的周边商品有了更大的需求,比如说像防疫物资,在家办公设备,娱乐周边。因为被隔离在家,所以这时就会对疫情相关的商品有更大的需求。

东南亚是热带国家,气候温暖,丛林密布,蚊子很多,常会出现登革热的流行,跟驱蚊相关的周边会变得更好卖。在2020年春节放假,某运营提前上架了一款空气的净化器,在整个春节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,卖出了几百个。因为那位运营在泰国留过学,也工作过,知道每年在中国的春节期间,泰国的某些地方会有较大的雾霾,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空气净化器。

选品远远要比运营更重要,因为选品是看对市场的了解程度,而且选品不是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得来的。通过数据分析工具,往往是别人已经在卖货了,然后才用数据分析爬到商品并跟卖。这个是滞后的,不一定有红利,而且有可能竞争很大,跟卖可以出单,但利润不够高。只有提前预判机会,去选品去上架,因为这个阶段基本没有太多人竞争。

3.关注热点信息

有个案例,某运营留意到有很多的网红明星在TikTok、Facebook、Instagram上分享某个滑板,判断这个滑板接下来会在泰国的平台很火,所以就提前上架。在去年的四月和五月份卖了有小两千个的滑板。当其他的卖家发现并跟卖、打价格战的时候,已经先卖了两个月了,利润很大。选品比的是对目标市场、人群的了解,才能够更好的去选择和开发一些商品。

4.了解当地政府、平台的政策

比如商品不具备相关资质就无法报海外仓。虽然说平台提供海外仓,但很多的商品在目的地国家,对产品资质有要求。不具备资质认证,很难去做海外仓,一些家电类、食品、蓝牙等,往往都有严格的认证。2021年初,印尼开始打击跨境卖家,对跨境卖家出了很多限制,化妆品、食品、药品,或者穆斯林相关的商品都会被严格限制,导致卖家基本就没法做。目前整个印尼跨境基本是暂时是停止入驻了。总之,做一个新的平台和市场,了解当地以及平台的政策规则是非常重要的。

5.选品工具

在网上去找一下就有很多工具,准确率大概在50%-60%,但也足够去辅助去选品,可以根据选品工具给到的信息,比如说最近一周,最近30天平台热销的产品关键词,然后去部署产品。

6.关注细分品类

所谓细分品类,可以去浏览平台的前台,每个大类目下面有二级和三级的子类目。做这些市场其实是有很多机会的,大的品类可能就十来个,但是到二三级就可以扩展到几百个类目,在里面是可以挖掘到一些机会的。比如说时尚类目的衣服,不仅仅说是只有白T恤,白衬衫和牛仔裤。比如说像马来西亚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是穆斯林,她的泳衣是有特别要求的,必须把全身从头到脚都给包起来,还有一个头罩可以把头也给盖住。像比基尼就完全是不可能存在的。因为有这种特殊的要求,所以可以深挖这个品类的商品。做跨境生意比的是对市场的了解,不能说在这个市场,做服装就去做T恤牛仔裤衬衫,而是要针对用户去开发的商品。有些子类目其实没有被挖掘,依旧是蓝海,存在很大的机会。

7.跨境卖家店铺

因为目前存在跨境卖家和本土卖家,也发现很多跨境卖家店铺开始沦为本土卖家的选品工具。因为本土卖家可能有更好的政策扶持、更低的成本,所以很多本土卖家就看跨境卖家什么卖得好,然后去跟卖。所以在整个东南亚的大盘其实都是以本土卖家为主,跨境卖家目前是比较被动的。

8.找到品类里的标杆品牌

不管做什么品类,都可以找到一些国际大牌做参考,像手机会去参考苹果、三星,那现在去做东南亚,也可以参考欧美或者国内的一些大牌,比如说做家电类目,对标的是飞利浦,然后以中国的工业优势,做出一样的品质,而且成本更低。那这个是平台非常欢迎的,因为一些大品牌的价格相对来说偏高,不符合市场的消费水平。如果能够通过中国的供应链优势,去做一些新的、更具性价比的品牌,Shopee往往会给予更大的扶持。

关于当地政策影响选品的思考

1.合规是必然趋势。有些地区的市场里,要进入某些品类,就必须要去办那些产品的资质。有些平台的海外仓,要把商品放进去,也必须去做资质认证,合规是必然的。有些平台不去办理资质,永远都没有办法得到官方的流量扶持。

2.商标保护。做shopping mall、Lazmall、品牌店,商标都是不可或缺的。目前Shopee、Lazada用国内的商标就可以,但如果针对东南亚市场有长期规划,最好是注册当地的一些商标,不然有可能会出现说某些恶劣的团伙会到当地抢注国内的商标。商标要注意做好保护。

3.线上和线下渠道。不管是线上和线下,都存在海量的机会,可以通过电商发展线下渠道。当要做线下生意时,那前面所说的产品资质认证、商标保护就更加重要了。

4.成本增加。如果说有长期规划,想做这个市场,必须规划好投入。做海外仓的成本很高,备货的时候也会因为工厂排期烦恼。电商做得越大,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大,这是要做好心理准备的。

增量竞争靠速度,存量竞争靠品质。在增量市场的时候,竞争就靠速度。比如说2018年之前的东南亚,那个时候卖家和产品不多,谁能够在短期内去上更多的商品,铺更多的货,谁就能出更多的单。现在的话,整个东南亚市场慢慢进入到精细化阶段,平台要提升用户体验,推出海外仓,严格限制卖家的发货时效。

当进入一个市场,要了解这个市场和平台处于哪个阶段。有些阶段,必须要铺货才能够出得越快,卖得越多。但有些阶段就必须去修炼好内功,做品牌和海外仓。

二、为什么加速本土化?

背景情况

2012年到2018年是东南亚电商平台发展的早期,2019年到现在是发展越来越成熟的阶段。2020年一月新冠疫情爆发,同时期印尼海关将跨境商品免税的额度从75美金降到3美金。以前做印尼跨境,大概有400多人民币的免税额度,有很多商品是可以做的。但是从额度变为3美金后,基本上只能做一些非常低价的产品,这对于整个中国做印尼的跨境卖家限制就非常大。2020年五月,因为疫情的影响,菲律宾的跨境电商关停了大概一个月。这个时候在本地有货,做本地号的,什么货品都可以卖得出去。

然后在2021年三月,印尼总统呼吁印尼本地人民要抵制外国货,要多选择本地的店铺。在2021年五月,整个印尼跨境平台都对跨境店铺有了更大的限制。

其实在整个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有海量的华人(福建人、客家和潮汕人)。即使在没有电商的年代,东南亚的线下贸易里,当地的华人和中国人占的份额很大,很多来自福建、潮汕等地,往上数三代可能都有一些亲戚朋友在那边。对广东、福建的一些卖家而言,获得当地的资质去做本土化,门槛比较低。

东南亚原本是非常依赖旅游业和服务业的。因为疫情影响,很多人开始转型去做电商服务,比如说做海外仓、物流、当地公司注册。随着服务商的增加,门槛会降低,这也会进一步加速中国跨境卖家转向本土化。在泰国,2019年时还没有几个海外仓支持卖家把货放过去,但现在泰国可能随便都能找到100个海外仓,很多原来做房地产、旅游的开始做起了电商服务。

本土店铺和跨境店铺的对比

跨境店目前都需要交保证金,本土卖家不用。

入驻资质,跨境卖家必须有企业,然后台湾Shopee可以用个体工商户,东南亚本土店铺的话,Lazada等平台有手机号码就能注册,跟我们国内开拼多多开淘宝差不多,门槛更低。

商品权重,本土的商品权重会比跨境的商品权重更高。因为本地卖家的货可以更快送到,平台默认本土卖家给用户的体验会更好,默认本土优先。

发货时效,如果是跨境卖家不做海外仓的情况下,基本都要在7天到15天,甚至更长的一个时间用户才能签收。但本土卖家基本2到3天可以送到。

跨境卖家需要从中国把货发过去,走的是官方的物流跟海外仓,那所有的商品都会受到平台物流的限制,比如说重量尺寸,还有类目限制,像食品、液体这种产品限制会更严格。本地卖家因为货在当地,快递也可以选择更灵活的运输方式,所以类目限制会更少。

物流成本,从中国把货发到东南亚本地,然后到用户签收,成本较高,本地的物流成本是更低的。

跨境卖家的回款时间往往更长,基本要15天。本土的优势在于回款基本在七天以内,可以加速卖家资金的回流。

平台佣金的话,跨境卖家有6%的佣金,有2%的通道处理费,1%的提现费用,参加活动也需要支付费用,加起来基本会超过10%。本地卖家在一些站点甚至不用支付交易佣金,只有2%的通道处理费,这也是本地相比跨境一个更大的优势。

所有平台都会鼓励卖家本土化,这些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政策,会让卖家自然而然去转向本土。

三、RCEP政策的利好与机遇

90%商品零关税。卖家可以更大量地去准备海外仓而不用担心税收,同时利润增加,产品价格也可以降低。其实有些卖家朋友已经开始把组装的工厂放在当地,因为这样的免税政策,把货物从中国运输到当地,大头只是物流的成本,然后在当地有更廉价的劳动力,成本是可以比国内更低的。

48小时快速清关。针对比较敏感的商品,比如说食品,或者说需要快速出关的商品,甚至可以做到六小时。海外卖家知道,有时候发货的时间、运输并不会很长,但如果因为清关出现问题,可能会被卡在当地半个月或一个月,会导致店铺商品断货,没法继续出单,这个是比较大的限制。有这个48小时清关的政策,会减少出现断货的情况。

电子化发展。像国内的一些公司一样,很多的文件或签名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去合作,不再是纸质传真。这样可以加速跟当地渠道伙伴的合作效率。

知识产权保护。目前可能有一些服务商在抢注中国卖家的商标,也有不断地去仿制国内大品牌的商品,比如说仿VIVO、OPPO手机等。以前这种跨国纠纷确实比较难追溯,但因为有RCEP政策,一些违规的操作会被禁止。之前也有卖家在做独立站,做一些货不对板,做一些空包,做一些夸大功效的商品,往后这些违规的操作是可以被追溯到的。整个市场越成熟、越完善,越要往合规的方面去靠拢。

跨境电商慢慢地进入到红海的阶段,但整个东南的本土化才刚刚开始,竞争并不大。开店卖货并不难,但是符合当地政策的要求,合规化是才是关键。能够利用政策去做本土化,可能反而会打开新的蓝海市场。

东南亚除了Shopee、Lazada,像TikTok最近也在其他国家开放了小黄车,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地。还有当地的很多的中小型平台,比如说Tokopedia、Bukalapak,像新加坡Qoo1O,像泰国This shop。有些平台竞争并不大,存在着一些机会,如果说原来只做了Shopee、Lazada,其实也可以尝试去挖掘更多的平台。不要只关注大平台,整个东南亚市场还是有很多的机会,比如说Tokopedia在印尼的规模基本上跟Shopee是不相上下的,比Lazada的要大很多。

以上就是本期的实战导师直播课的内容,我们下期再见!

跨境实战系列课程包括每天一期的音频课,每周一期的实战导师直播课以及不定期的社群干货分享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哦!

【声明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
最新资讯

中心动态

更多

活动专区

更多

行业报告

更多
联系我们

真实姓名*

0/8

公司名称*

0/50

手机号码*

需求类型*

招商入驻
跨境业务合作
跨境创新报道
其它
0/100

确认 取消